高考钉子户!高考15次,34岁还在读高三,如今现状曝光…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高考 纪录片 高考钉子户!高考15次,34岁还在读高三,如今现状曝光…

高考钉子户!高考15次,34岁还在读高三,如今现状曝光…

2023-07-11 12:5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高考在许多人的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,它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
  然而,对于某些人来说,他们将高考仅仅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选择或尝试,就像这位参加了十多次高考的生一样。

  回忆起高考时光,大家不禁感到难忘,因为这段时间里涉及了许多繁多的参考书和无数的题目。

  然而唐尚珺却要考15次,这让众人很是不解。

  很多人开始产生疑问,我们度过了三年压力重重的高中时光已经是一次艰难的挑战,为什么唐尚珺会考15次呢?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

  01

  2009年夏天,唐尚珺第一次参加了高考。

  只拿了372分,只能进入三本院校。

  这个结果让唐尚珺无法接受,他觉得自己应该不至于如此。

 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偏远山村,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排行第五的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他的家庭生活十分艰辛,父亲丢掉工作因为超生问题,家里靠种甘蔗、桉树和刮松脂勉强糊口。

  尽管家境贫困,但唐尚珺的父亲受到村里人的尊重。

  他是少有的文化人,在村里的乡亲遇到问题时经常向他请教。

  唐尚珺意识到,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因此,他从小立下志向,决心要好好读书,摆脱体力劳动。

  虽然家境贫寒,但他找到进的动力。

  他在小学毕业时以乡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思二中,离开家乡独自前往县城求学。

  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和城里的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。

  他的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,直到初三时仍然是班级倒数几名。

  离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,唐尚珺生了一场“怪病”,导致视力模糊、头脑昏沉,并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。

  经过医院检查,医生也无法确定原因,只说可能是神经衰弱。

  为了治疗这个奇怪的病,唐尚珺家人尝试了多种方法,但都没有效果。

  不仅没有治好病,他还因此错过了中考。

  第二年,唐尚珺回到原来的学校准备重考中考。

  也许是有了一定经验的缘故,他的心态变得轻松,成绩有了飞跃的进步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那一年的中考,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钦州二中,这是上思县附近最好的高中之一。

  传言说,“考上钦州二中,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清华、北大”。

  这个消息让唐尚珺的家人感到非常吃惊,同时也引起了外界的赞许。

  这些赞许在某种程度上让唐尚珺迷失了自我,他觉得距离清华、北大只有一步之遥。

  在整个高中三年中,唐尚珺过于得过且过,整天只想着玩。

  打球、溜冰、唱歌、翻墙出去逛街……他体验了校园里所有可以玩的东西,学了很多技能,但成绩却直线下滑。

  高考后,唐尚珺甚至不愿填写志愿,直接提出了复读的请求。

  他希望通过复读提高分数,进一个好大学。

  然而,他没有意识到高考既需要实力又需要机遇,二者缺一不可。

  有些机遇一旦错过,就再也无法弥补。

  02

  2010年,唐尚珺第二次参加高考,考得了405分的成绩,然而这个分数仍然只能进入三本院校。

 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他,由于经济困难放弃了本科的机会,转而报考广西机电职业学院,一所大专学校。

  可是,在学校上了半天的课后,唐尚珺决定退学,他又萌生了复读的念头!

  唐尚珺心里仿佛有种声音在诱导着他:复读一年就能提高几十分,多读几年书,岂不是更有机会考上重点大学?

  于是,唐尚珺和家人编造了一个谎言,声称自己在大专学校读书,这个谎言持续了六年之久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在这六年里,他假装毕业于大专学校,进入了电子厂工作,每月薪水1600元,基本够吃够喝的,他的工作是检查屏幕是否存在漏电或漏光问题。

  为了过年回家时有面子,能给老家的孩子发红包,唐尚珺省吃俭用,做兼职赚钱,还仔细地将礼物中带有地址的地方隐去。

  唐尚珺最怕的就是过暑假的时候,因为学校宿舍关闭,他没有地方可去。

  为了省钱,他只能四处寻找临时住所,有时候是桥洞,有时候是公园。

  2014年,在《高十》纪录片拍摄期间,唐尚珺面对摄像机自言自语:

  “心中的梦想总是驱使着做这些...本来只打算做一年的,结果现在已经五年了...我现在都开始怀疑,‘知识改变命运’这句话是不是真的...现在想想,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道路可以走,但是现在我已经无法回头了,只能再向前走了,不管结果如何,至少比以前好很多了。”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对于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似乎不再那么重要,箭已经上弦,已经无法回头。

  唐尚珺只能默默地向前迈进,迈向未知的未来。

  2016年,唐尚珺第八次迈入考场,以出色的625分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拿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,唐尚珺终于释然了。

  8年的努力没有白费,坚持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。

  在与家人坦白的那一天,父母意外地没有责怪儿子的隐瞒。

  看着儿子实现了心愿,父亲感到非常欣慰。

  直到这时,唐尚珺才得知父亲身患晚期疾病。

  那年夏天,他带着家人去了北京,以后他上学的地方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在《高十》纪录片的结尾,唐尚珺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,开始了努力工作和学习的日子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然而,在镜头之外,他退学了,前往南宁的复读机构,只为了对方承诺的奖励:如果学成绩在600分以上,可以获得10万元的奖励。

  而这笔钱,可以为父亲治病。

  此外,他还藏着一个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秘密:他想考上清华大学。

  如今,经过八次的高考,他的分数已经提高到了625分,再考一次,清华大学似乎近在咫尺。

 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,唐尚珺的清华梦就纠缠在他脑海中,无法摆脱。

  于是,他再次选择了欺骗,一边继续大学的生活,一边回到高中复读。

  从此以后,唐尚珺过上了双面人的生活,一面是政法大学的优秀学生,一面是高三的复读生。

  然而,2016年的625分好像成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,唐尚珺无论怎么努力,似乎都无法迈过这道坎,连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线都达不到。

  2017年,他发挥失常,只考得570分。

  2018年,考了619分,被广西大学录取。

  2019年,考了646分,被重庆大学录取。

  ......

  图源:网络

  2020年,唐尚珺复读多年的秘密在短视频中曝光后,迅速被亲朋好友所知。

  直到那时,年逾七旬的母亲才知道,儿子并没有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,所有这一切都是他虚构的谎言。

  她无法理解儿子为什么如此坚持复读,只希望他能结婚生子,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

  图源: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复读班的老师多次劝他放弃复读,专心上学,唐尚珺的“清华梦”似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。

  今年,是唐尚珺第十五次参加高考,也是他第十四次复读。

  他在6月30日发布了一段视频,表示他的考试成绩为594分。

  图源:微博

  虽然比去年的597分有所提升,但仍然不太满意。

  在视频中,他强调自己将不再复读,而是希望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大学学习。

  与之前的几年相比,他依然对农学和师范专业保持着优先考虑,因为这两个专业更符合他的成长经历,并且就业前景也较好。

  有人称赞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始终坚守初心,从未放弃;有人谴责他目中无人,辜负了家人的期望;还有人认为他在逃避社会,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夫。

  作为旁观者,我们没有立场去评判他的对错。

  有些人为现实而活,有些人为理想而活,这都是个人的选择。

  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对错之分,只有是否渴望,总会有些人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和青春岁月。

  03

  读清华是否只是为了梦想,唐尚珺自己也可能说不清楚。

  高考15年,社会的快速发展足以改变许多事物,对唐尚珺而言,将全部赌注押在一场高考中有点得不偿失。

  如果能重新回到过去,他将会作出怎样的人生选择,现在的生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风景。

  面对这样的情况,很难去定义对与错。

  超模君想说的是,成功的途径和方式从来都不是单一的。

  图源:网络

  爱默生曾说:“庸人之所以平庸,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过于固执。”

  唐尚珺认为:只有进入优秀的大学,才有可能开启美好的人生,他希望通过考入清华来报答父母。

  在他看来,清华是他的终点,于是他将自己的未来范围局限在了这里。

  但,这真的可行呢?

  事实上,人生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,不同于计算机那样只有0和1两种逻辑状态。

  只记得想要考清华却忘记了当初的初衷,这是可悲的。

 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,不要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,更重要看看脚下的土地。

  希望大家都能在青春年华拥有美好的时光:

  不要因为虚度光阴而感到懊悔,也不要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。

  参考来源:

  澎湃新闻:《唐尚珺第15次高考成绩为594分:会去读大学,大概率填师范类》

  纪录片《高十》

 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,还没把我们公号标星的读者,可能会越来越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了

  超模君 说

  看到最后

  你怎么看这件事?

  欢迎留言分享!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